Growing up Binladen.jpg  

<Growing Up Bin Laden - Osama's wife and son take us inside their secret world> 

Jean Sasson as told to her by Najwa bin Laden and Omar bin Laden.

中文可能翻成"我在賓拉邊身邊的日子"或是"我眼中的賓拉登"或是"賓拉登的妻兒"之類的...(我好像在搞笑) 其實這是一本很認真, 有些沈重, 且對我來說充滿壓抑的生活成長故事. 但不枯燥, 反而會讓人一頁接著一頁很想知道接下來他們又發生什麼事. 一個外人很難想像的封閉世界與戰爭就在不遠處的生活.

這本書主要是賓拉登的表妹也是第一任妻子Najwa和第四個兒子Omar口述他們在丈夫/父親奧薩瑪賓拉登身邊生活的回憶錄; Jean Sasson一開頭就闡明這本書內容都是他們兩個的真實原話, 她沒有添加個人意見. Jean Sasson只有在中間幾處插入歷史背景對照跟結論. 讓這書值得看的地方就是從賓拉登成為國際話題之後一直到這本書出版之前, 從沒有一本討論奧薩瑪賓拉登的書是有賓拉登家族協助提供完成的. 

奧薩瑪賓拉登(比較正解的拼法:Ossama Binladin) 出生在一個沙烏地阿拉伯望族的家庭, 他的父親Mohammed Binladin出生葉門, 年輕時跟著兄弟到沙烏地阿拉伯闖蕩, 白手起家; 因為在建設方面很有能力, 受到第一任國王Abdul Aziz Al Saud的賞識與重用, 生意越做越大, 變成日後的賓拉登集團. 這個集團雖然不是皇室成員, 但皆參與整個王國重要的基礎建設, 所以跟皇室關係密切也佔有重要地位跟名氣. (現在估狗都還可以找到這個集團) 可想而知,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這個*親美*政權與賓拉登家族對奧薩瑪賓拉登後期的Al Qaeda與恐怖攻擊有多苦惱,&壓力(但在沙國政府禁止之前, 奧薩瑪很多經費來源似乎還是家族資助).

故事從奧薩瑪年輕開始回憶起(by Najwa), 接著加入兒子看父親, 一直到911前一些日子.

整體而言, 我會覺得奧薩瑪是心繫可蘭經教條, 生活上是嚴以律己也嚴以待人的人*, 且內斂, 不隨便表現出情緒, 不大笑(也規定孩子笑不可以笑出牙齒), 像苦行僧一般訓練自己活的簡單(後期簡直是艱困), 不用現代化方邊設備寵壞自己ex不用冰箱冷氣瓦斯盧等...隨時像是要投入戰爭. 也確實因為他心中對Jihad* 的意念越來越堅定, 更是隨時備戰的狀態, 生活習慣也不規律, 以免被有心人暗算. 可蘭經容許娶4個妻子, 所以他也娶過4個妻子, 並且生很多孩子, 延續穆斯林香火/精神.

當個丈夫, 奧薩瑪用他內斂的貼心, 用自己的方式照顧與保護妻子, 也滿足妻子的要求(但可能是剛好他娶到的妻子人都很聽話?!所以要求也不多...)

當個父親, 他嚴肅專制, 不容許孩子頂撞(據說保守穆斯林文化父親都是最大的, 在沙國即使是貴為王子對年邁的父親還是尊敬萬分, 不敢有異議), 並且也殘酷(?!)順練自己的兒子們. 像是在沙漠行走一整天不能喝水練耐力等等. 對生命的看法就是相信阿拉一切自有安排, 生或如何死.

在穆斯林世界男生是非常幸運的身份, 身為賓拉登的兒子們, 他們雖然出生富裕家族, 但是卻因為父親的教育方式與對伊斯蘭教的使命, 而使孩子們過得跟別的富二代/三代很不同的生活: 上公立學校被欺負, 自由受限(因為有潛在暗殺事件所以常常只能在圍牆內生活), 禁止接觸美國文化&產物ex可樂. 此外, 還要被父親訓練過著如苦行僧般生活, 嚴苛環境下健行, 騎馬(但孩子好像都還算喜歡, 尤其Omar非常喜歡動物), 受的教育幾乎只跟可蘭經, 伊斯蘭文化, 還與戰鬥有關; 在蘇丹與阿富汗生活充斥可蘭經, 槍, 炸彈等等.

奧薩瑪的女兒, 因為沒有自白, 我只能從旁推測. 但女性在沙國本來就封閉很多, 即使這些女兒到了別的國家, 奧薩瑪對女性的”保護“還是一樣嚴苛. 後來到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對女性政策/規定也是非常保守)更是不會有什麼改變. 一直不能參與, 也無法接觸外界資訊的女兒們, 我想也很難萌發出反抗與太多聲音. 頂多是面對辛苦的生活有些想法, 但也不好說出, 因為一切都是父親做主.

Omar 描述很多他所認識的父親奧薩瑪, 雖然他被父親控制生活, 接觸的資訊也有限, 但是由於他天生的一顆對動物, 對生命憐憫的心; 從父親送他去的戰場與游走所見所聞中, 他時而思考, 掙扎, 衝突, 近乎崩潰後最終選擇了跟自己父親完全不同的道路. 這本書後面簡直是他的生命故事, 非常讓人憐惜與感動. 當每天你最敬愛的父親都在灌輸你伊斯蘭所面臨的威脅與聖戰的必須, Omar 就像是被戰爭炮轟得片體鱗傷然後再拼湊起來, 告訴自己冤冤相報何時了, 要解決衝突需要靠和平的方式...

ㄧ直到結尾, Omar不曾用"恐怖份子" (terrorist) 形容過他的父親, 父親的戰友與戰士們, 即使他不是很懂/認同他們的做法, 對他來說這些像是他的家人, 朋友一般; 反過來說 Jean Sasson結尾用了terrorist形容了奧薩瑪, 雖然我有些生氣, 但因為 Jean Sasson即使跟沙國很熟, 對Omar他們也有些同情, 還是個美國人, 為被殺害的同胞感到憤怒. 對她對美國人(或對被歐美影響很深的人來說) 奧薩瑪就像恐怖份子首領一般, 罪無可赦...... 但是沒有人生下來就註定走上恐怖攻擊的路, 奧薩瑪是極端, 從俄國入侵阿富汗(東正教入侵伊斯蘭同胞) 到日後看到"恐怖份子美國"的所作所為, 他選擇了用激進的方式以牙還牙. 

如果說奧薩瑪賓拉登, 蓋達組織是恐怖份子, 但也要記得說美國也是恐怖份子; 如果閱讀過去中東歷史(光是鄂圖曼帝國的演變)我們也要記得英法等國都是恐怖份子.

基督教, 猶太教, 伊斯蘭這幾個一神教都是從耶路撒冷發跡, 叫同一個上帝, 但因為糾結不清的恩怨, 這幾個宗教一直在衝突之中, 甚至衝突時而越演越烈. 如果我們都可以教育每個人用包容, 同理的心去看待跟自己不同種族,宗教, 甚至性別與性向的人, 和平才有機會達到. 雖然很失望的, 現實很多是靠極端做法才爭取到, 但不代表極端是唯一的方式......

回到這本書, 不論Najwa or Omar, 我也相信他們都沒有要特地出書批評自己的丈夫/父親; 他們只是想讓世人從家族內部來認識這一位影響他們近乎一生與影響眾多戰爭受害者&其家人的人物. 我不會否認奧薩瑪傷害別人的事實, 除了911, 似乎多起恐怖攻擊都跟他背後主導與策劃有關, 但 again, 如同人非聖賢, 也沒人生出來就是要發動戰爭去傷害他人...甚至即使每天生活在叫你戰爭的環境, 也不代表自己就會加入戰爭去傷害別人......

 

*沙烏地阿拉伯:看過我寫的心得都知道我不是特別推崇這個國家, 說他們"親美"是因為他們與美國之間的利益交換 (例如: 沙國石油&反恐怖攻擊換美國對沙國皇室政權的支持與對內政策的”漠視“...)

*關於奧薩瑪賓拉登的嚴守教條: 我不滿的是他雖然事事都按照 先知與可蘭經的教條生活, 但他還是有雙重標準. 遇到自己喜歡的ex車/賽車, 他年輕還在沙國做建設時卻有多部好車, 日後也都靠現代化汽車代步. 喜愛馬/騎馬, 所以也養很多馬. 可蘭經說狗是不好的, 但他卻養過狗來看門, 也不討厭他的孩子養....

* Jihad: 因為奧薩瑪賓拉登的關係現在都被翻成稱"聖戰" 但我看過有些解釋並不是聖戰, 反而想是"使命", 其實是個美麗的詞; 只是極端的人用戰爭的方式完成自己對伊斯蘭的支持擁護與延續.

arrow
arrow

    胡蘿蔔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